論文選讀

在 Twitter 上感受不同的放射醫學會議

這是密西根健康系統大學放射科 Vivek Kalia 醫師的文章,裡面分析了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醫學會議開始用 Twitter、介紹了 Twitter 的基本用法、規劃會議 Twitter 交流的原則、以及好壞處等等的分析。

Twitter 是一個歐美很流行的社群媒體 (social media),之所以會在會議裡(尤其是醫學會議)越來越風行可能有三個原因:

  1. 訊息不能太長,適合步調快的交流
  2. 有 retweet 的機制可以快速再轉發訊息
  3. 可以用 hashtag 來分類訊息,方便追蹤特定議題 (例如最近就是 #RSNA17)

如何規劃會議要用的 Twitter 交流活動:

  1. 先指定好要用哪些 hashtag,這裡有一些 radiology 常用的 hashtags
  2. 網羅一些有影響力的活躍發推大戶進來
  3. 提供初學者操作指引 (不然大家不知道怎麼上手啊)
  4. 在顯眼的地方提示常用、重要的 hashtag,方便會眾使用,例如可以放在 slides 裡
  5. 多在會場擺一些螢幕可以看到現在最新的 Twitter 動態 (Twitter wall, 不過個人覺得幫助有限)
  6. 如果要辦即時投票,先準備好題目和選擇題答案,方便參與
  7. 利用一些商業公司的服務,過濾掉一些重覆的推文,挑出重點推文
  8. 偶爾來一下例如免費咖啡的即時活動,增加會眾的參與感

除了前面提到的特點,還有一些潛在的好處:

  1. 可以針對會中的議題做持續性的交流
  2. 打破溝通的障礙,比較不用擔心因為不熟而不敢搭話討論
  3. 尤其是菜鳥,可以快速地宣傳自己、和比較資深的大師建立關係 (前提是大師也要上推啊)
  4. 如果議程有變動,也可以快速推播訊息

可能遭遇到的問題:

  1. 如果有少數人特別的活躍,讓你看到的面向會有 bias,不能代表整體的情況
  2. 為了刷推可能會分心,反而浪費參加會議的時間
  3. 被淹沒在大量的推海中
  4. 可能不小心傳遞了錯誤的資訊,而且散播得還很快
  5. 把人家還沒 publish 的資料先上網公開了 (可能講者沒說清楚或是會眾沒聽到)
  6. 因為字數限制,可能錯誤 summarize 或斷章取義
  7. 沒有尊重演講者的智慧財產權

和台灣比起來,歐美(其實還有日本)真的是蠻愛用 Twitter 的(應該不是 Trump 當選後才開始的),和我們以 Facebook 為主的習慣和文化差異真的頗大,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我反而覺得 Twitter 比較不利於針對一個議題持續的討論,而且真的很容易被大量湧入的 timeline 給淹沒。

不過他提到的一些好處的確是有的,例如打破溝通障礙,我也曾經直接和 Radiopaedia 的創辦人 Frank Gaillard (@frankgaillard) 在 Twitter 上聊過幾句,也曾經在 RSNA 會場因為推播的訊息而改變行程,另外,當外國醫師發布有關會議的推文時,就像是身歷其境般,也跨海參加了會議。雖然不完全認同這樣的操作有他們宣稱那麼多的好處,但就體驗一下這樣的文化也是蠻好的。

原始論文:Kalia V, Ortiz DA, Patel AK, et al. Leveraging Twitter to Maximize the Radiology Meeting Exper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17;0(0).

蔡依達

正職是放射診斷科的醫師,喜歡玩電腦或被電腦耍,手邊有幾台慢慢被時代遺忘的底片相機,總愛邊出遊邊透過鏡頭看世界,也對追求音樂、藝術一類美的事物充滿熱情